淮海路上由巴士新新公司负责营运的双层敞篷观光巴士是去年年初开通的。开通后不久,不少乘客胃口变大了,建议延伸这条观光线路,最好是沿“淮海路-外滩-淮海路”行驶,以便串联起市内更多旅游景点和特色商街。
2008年元月,这个愿望实现了。
重装上路的观光巴士1路一身红装,车头扎着喜气的红绸带。这些双层敞篷观光巴士的“身价”超过了100万元人民币。下层车厢的座位是皮革的,前面放有茶几。通往上层的车门默认状态是关着的,乘客只要按下车门旁的绿色按钮,门才会自动打开。车头上方设有监控探头,驾驶员通过眼前的一个小屏幕可以观察到上层车厢的情况。
目前每天有10辆观光巴士1路投入运营,发车间隔15分钟。延伸后的线路覆盖徐汇商业圈、卢湾淮海路精品街和黄浦老城厢,将不少上海人耳熟能详的老字号串联在了一起。全程10.85公里,3元车票可以坐到底。
人生也是一部环行的车子,每个站点都有人忙着上上下下。每个人都在期待“下一站天后”,临近终点时又发觉自己原来早已回到了起点。有人说,回忆是从胃开始的。于是透过开开闭闭的车门,闻到了童年的味道。人生不过百年,惟有那些老字号在上海人的唇齿间,传承了一代又一代。
第一程徐家汇
新路达商厦收进了从淮海路动迁过来的老字号
涉及站点―――上海体育馆站、宛平路站、天平路站
去年夏天,为支持轨道交通建设而让路的一批淮海路老字号在徐家汇找到了新址。百联集团旗下原址在淮海路陕西南路口的第二食品商店和美心酒家双双落户位于华山路1988号的新路达商厦。
新路达商厦靠近交通大学,接纳老字号后食品餐饮消费类购物中心的定位越发明显了。现在,新路达一楼为食品二店旗舰店,二楼和三楼为吉买盛生活馆,四楼为美心酒家。搬进新址后,食品二店与美心酒家的营业面积都比原先扩大了一半以上。这两家都是建于上世纪20年代的中华老字号,据说迁址后,一批老顾客竟然跟着地铁一号线追随而去。现在有了观光巴士1路,便又多了一条路道了。
上海第二食品商店的历史要追溯到1920年。当时霞飞路(现淮海路)和亚尔培路(现陕西南路)交叉处属于上海法租界西区。上海第二食品商店的前身是万兴洋洒罐头食品号。到了上世纪30年代,万兴的名气从上海蔓延到江浙一带,渐渐在香港、日本和南洋群岛一带也有了知名度。解放后,万兴洋洒罐头食品号改名为万兴食品商店,主要经营品种从洋货变成国产瓶酒、糖果饼干和罐头食品。1956年被批准公私合营。1967年改名为上海市第二食品商店,沿用至今。
上世纪80年代,上海还没有超市。于是食品商店就成了金币巧克力、蛋形巧克力之类时髦零嘴的宝地。大人每次逛完回来,就能屯上好几饼干箱的零食。如今,还有部分当年吃巧克力吃到流鼻血的粉丝不去大卖场,偏喜欢来这里。除了将功德林等老牌子一网打尽,还有很多商店自制的点心品种。油枣、苔条梗、黑芝麻片……恨不能一格一格全搬回家。现在还有个专卖进口食品的柜台,快接近保质期时会搞特价,比较划算。
美心酒家1924年刚开张的时候是在虹口区武昌路崇明路口。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才搬到霞飞路。那时侯上海的先生小姐喜欢约在美心谈朋友。一来潮粤菜肴选料讲究,炸、煎、烹、炒、烩、烤花色多,化皮乳猪、蚝油牛肉、红烧雪蛤等招牌菜都是大荤,端上来是很轧台型的;二来港式点心讲究色、香、味、美型,家乡咸水角、豉汁蒸凤爪、鲜虾肠粉都是精工细作,漂亮得舍不得动筷子。精致美食加上吉利甜蜜的店名,交关有味道。四层餐厅一次可开筵席70桌的气派和地段与身价也是相称的,价格却一点也不贵。
解放后美心人气最旺的是点心部和熟食部。上世纪80年代流行把美心的半成品当年货发。那种牛肉的嫩,是家里怎么都弄不出来的。在淮海路时,美心的熟食部天天要排队。叉烧和酱鸭是两块王牌,白领喜欢买回家“过夜饭”。搬到新路达后,点心部和熟食部仍然保留。堂吃的生意还是超好,包房很大,基本上要提前1个星期订。不过菜单上已经没有传统点心了,但因为老顾客有要求,所以实质上这些传统点心还是保留着,可以直接报名字给服务员。
寻踪提示:
如果你在终点站上下车,那么可以考虑位于中山南二路1500号的上海体育场运动员之家内的鸿瑞兴徐汇店。鸿瑞兴做的是姑苏面点和海派行菜。楼下是小吃,素鸡面最吃香,分量足,素鸡浇头是用很多香料烧出来的,但通常早晨就卖完了。没了的话,建议点小笼,汤水足,肉馅大,就是皮厚了点。楼上做本帮菜,话梅虾和黑椒牛肉粒点的最多。值得一提的是,鸿瑞兴的经理宁可亏本,也要坚持每周举行免费的评弹专场。如果家里有退休的老人,可以在每周三和周五上午8点到10点来这里听,餐厅11点开门,听完后聊聊天正好吃中饭。听评弹的地点在二楼,可容纳30-40人。
天平路站下的乘客可以弯到广元路196号的新利查西餐馆。新利查西餐馆别名Richard,是外婆那个年代时髦人的最爱。环境是老式的,仿佛以百年不变的姿态挑战现在的时尚西餐厅。餐厅使用的餐具也是上了年纪见过岁月的。服务是国营做派,先付钱再上菜。不过如果你是常客,服务员阿姨一般都晓得你的口味,还和你拉拉家常。最受欢迎的是有着浓浓奶香的葡国鸡和上海人说相当“扎足”的瑞士牛排。而虾仁杯和西米布丁几乎是每桌必点。
第二程淮海路
红房子西餐馆重新装修后上海阿姨换成了后生服务员
涉及站点―――淮海中路站、重庆南路站
不久前,淮海中路845号(近茂名南路)的红房子西餐馆完成装修后在原址亮相。还是那些红砖,门进窄窄的,站着一身红衣服的boy。客人要乘电梯到两楼用餐,电梯是摩登样式的。二楼一进门就能看到红色的椅子和白色的沙发,墙上镶着大大的镜子和油画,顶上一盏水晶灯,灯光是柔和的黄色。
红房子西餐馆的前身叫喜乐迈,是位意大利人路易?罗迈在1945年开的,因外墙醒目的红砖,上海人就将其俗称“红房子”。这里经营的法式西菜有200多种,特色菜有海鲜杯、烙蛤蜊、洋葱汤、牛尾汤、麦西尼鸡、红酒鸡、奶酪烙鳜鱼等。其中烙蛤蜊这道菜是有典故的。二战时期,战火不断,交通受阻,一直依靠从法国进口的蜗牛断档,红房子因此生意大减。后来老板找了一位年轻的中国厨师,用蛤蜊肉加色拉油、酒、蒜泥、芹菜搅拌后再烤培,经多次试验,终于推出了新品―――烙蛤蜊。色香俱全,当时有食客给出了“比烙蜗牛还要鲜美”的评价。于是,新老顾客又聚到了这里。1956年按照顾客的习惯,餐厅正式改名为红房子西菜馆。也有人讲,这个名字是听取了梅兰芳的建议。之后,许多国家元首和著名人士到上海访问时,都曾来此品尝法式名菜。
现在这里的服务生从上海阿姨换成了年轻人,不过领班仍然是个上海中年lady。有挑剔的客人说服务生穿西装不挺刮,松松垮垮的,看上去像佣人偷穿少爷衣服。兴许因为“红房子”已经成为上海西餐的民间代言人,挑剔归挑剔,还是有人络绎不绝地来此地寻找老味道。
寻踪提示:
观光巴士1路在淮海路上的线路是公交02路是一致的。由于02路与926路、920路、42路等公交线路重合,所以这次也就正式被取消了。
这一路上的老字号不胜枚举。位于淮海中路588号(近成都南路)的是光明村大酒家。这家酒店外观比较陈旧,容易湮没在淮海路上的漂亮建筑群中,但1楼熟菜窗口永远在排队的人群却是其他建筑抢不走的人气招牌。每年中秋鲜肉月饼的外卖是最热火的时节,每个排队的人都伸长脖子张望,如果排在前面的人一买就是半锅,大家就会齐声叹气,然后再兴奋地期待下一锅的出炉。2楼是上海点心堂吃的地方,最嗲的是鸡汁馄饨,皮薄肉多汤鲜。3楼和4楼是点家常炒菜吃的,价格也实惠。重新装修之后,这家老字号的店堂环境现在已经好多了。
往西到思南路雁荡路之间,你又能看见一个常年排队的地方,那就是开在淮海中路613号的哈尔滨食品厂门市部。几乎每个路过的人都要对店里飘出的浓浓奶香赞一记“香来”,然后凑过去看这回在排队买什么,也就是看“是啥物事介香”。这家门市部不像上海的其他老牌西饼屋那样有个洋气的名字,但就是很讨当家主妇的欢喜,面包、甜点、饼干买个三五样回家,老人小孩都高兴。
第三程豫园
上海十大名厨在上海老饭店里打擂台
涉及站点―――复兴东路站、中华路站、人民路站
去年9月,上海十大名厨轮流坐阵位于福佑路242号的上海老饭店,拿出看家本领,集中进行本帮菜的厨艺展示。这十位上海名厨都是国家级烹饪大师,多次为外国元首们主理国宴。新锦江大酒店的严惠琴有着“女御厨”的别号;建工锦江大酒店技术顾问黄才根人称“ 鱼大王”;老正兴菜馆总经理陈纪官亲自上阵;廊亦舫总厨周元昌、绿波廊技术总监陆亚明、虹桥迎宾馆总厨黄欣、兰生大酒店中餐总厨沈逸鸣、上海绍兴饭店总厨彭军、银河宾馆中点厨师长邓修青也都是各家的“头牌”,主场作战的上海老饭店自然是总经理任德峰压阵了。
店里光线稍微暗了些,但这样的调子才和饭店的老式桌椅相称,碗碟、筷子都旧旧的,菜也是百年不变。八宝鸭薄薄的皮,搭配香香的糯米,浸透了鸭肉的滋味。油爆虾、八宝辣酱、草头圈子,老客人都有自己的钟爱。这里的供客人调味的酱油也是很出名的,咸甜刚刚好。坐在楼上,看楼下的MM弹古筝或者客人谈笑风生是种惬意的享受,时光溜走的步子也就不那么令人厌恶了。
寻踪提示:
绿波廊的门牌号是豫园路115号,但这个号码其实是多余的。连美国总统都赞不绝口的馆子,最起码上海人都认得的。绿波廊也是可以点菜的,楼上包房门口贴着克林顿来这里吃饭的照片,可以看到豫园的景色,但几乎所有客人都是冲点心去的。桂花拉糕、眉毛酥、蟹粉小笼……花色多,有传统的,也有大师傅创新的。连“豪门艳女”希尔顿也在此地效仿上海MM,大块朵颐了一番。
豫园路85号的南翔馒头店就在九曲桥旁,这家点心店的门口永远都有像九曲桥一样长的队伍。上海话中的“馒头”那可是包罗万象的,这里的小笼包和灌汤包一概用馒头统称。小笼有蟹粉和鲜肉两种,现点现包现蒸。除了蟹粉灌汤包,还有灌汤虾球。1楼外卖,2楼3楼堂吃。
旧校场路99号的松月楼开在城隍庙外的上海老街上,有个蛮嗲的全名―――春风松月楼,有点春风得意的味道,又有点风月的情调在里面,不过你可不要想豁边了,那里可是的的刮刮的素菜馆。和豫园里的人山人海比起来,松月楼外卖部排起队来相对宽敞点。男女老少都咽着口水看着老阿姨用娴熟的手法炮制海棠糕。也有人不喜欢海棠糕,说冬瓜糖太甜,糕的口感太粗糙,宁可要隔壁窗口的素菜包。店堂环境比较糟糕,桌子擦得不够干净,总感觉有层薄薄的油腻。香菇面筋面是招牌素面,浇头和面是分开放的。要加菜的话,脆鳝还是可以的。这道菜是用香菇炸的,做法类似爆鱼,下面还垫了类似面条的东西,吃上去嫩嫩脆脆,有点像白菜,估计是芋艿或者其他植物的粉做成的。
观光巴士1路
去程:从上海体育馆公交枢纽站(原万野线终点站)出发,经中山南二路、漕溪北路、肇嘉浜路、宛平路、衡山路、宝庆路、淮海中路、重庆南路、金陵西路、西藏南路、淮海东路、人民路、中华路、白渡路、中山南路、复兴东路、中华路、人民路、淮海东路、西藏南路、金陵中路至龙门路。
首末班车时间:上海体育馆7:00至20:00;龙门路:8:00至21:00。
(文/赵芝铭 图/辛斓)